【天界 天人】

《一、升天原因》

(一) 升各天原因
• 欲界天─必定要修上品十善與持戒才能往生,上品十善即行十善者,即前一不殺生,乃至十不邪見;又一救護生命,乃至十正信因果是也;言三品者,即上中下三,下品十善為阿修羅道之因、中品十善為人道之因、上品十善為欲天因,上品十善指
1. 約境者─普於下中上境,能護三業,名上品善。
2. 約心者─淳至猛利。
3. 約事者─廣大久遠。
• 色界天─必定要修禪定才能往生。
• 無色界天─必定要修四空定才能往生。

(二) 何謂十善業
• 人如果能夠行上品十善業,死後將升天界享受快樂,其十善為:
1. 不殺生:謂不殺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非但不殺,還當行放生之善。
2. 不偷盜: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偷盜之善。非但不盜,還當行布施之善。
3. 不邪淫:謂不行邪淫情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除邪淫,還當行清淨梵行之善。
4. 不妄語:謂不利用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語之善。
5. 不兩舌:謂不在中間挑撥離間,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和合之善。
6. 不惡口:謂不粗言惡語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還當行柔和軟語之善。
7. 不綺語:謂不阿諛奉承、花言巧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還當行質直正言之善。
8. 不貪慾:謂不貪著情慾財富、貪得無厭,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9. 不嗔恚:謂不生暴躁、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還當行慈悲忍辱之善。
10. 不邪見:謂不持邪見偏見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還當行正信正見之善。
• 釋迦牟尼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詳細的說明了十惡業將所受的各種苦楚果報,以及修行遵守十善業的功德,列出如下:
1. 離殺生者成就十種離惱法;
2. 離偷盜者得十種可保信法;
3. 離邪淫得四種智所贊法;
4. 離妄語者得八種天所贊法;
5. 離兩舌者得五種不可壞法;
6. 離惡口者得成就八種淨業;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離修行的障礙、遠離惡友、親近惡友之害】

(一)、遠離四種惡人,修行才能順利:
一、樂語他誤人:好議論他人錯處的人。
二、樂說邪見人:指喜好講說偏邪見解的人。
三、口軟心惡人:口中雖出軟語、善語,但是心中卻存惡意、惡念的人。即是「口蜜腹劍」的人。
四、少作多說人:一個人言詞之間冠冕堂皇,而實際卻少有作為,言行不一,說得多做得少的人。

(二)、據《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揭示,兩種退魔法:
一、修正卻魔:指坐禪之人,在修定時,或見父母兄弟、諸佛形象等一切可愛之境,令人樂著;或見虎、狼、羅剎等一切可畏之形,令人怖懼,即應了達此為諸魔惑亂之相,皆屬虛誑,不喜不怖,而唯息化寂靜,則彼當自滅。
二、修觀卻魔:指坐禪的人,在於修定時,修止卻魔,而魔境不去,即應反觀,觀此能見之心,無有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魔即謝滅。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不喜不懼,則正定現前,彼當自滅。

(三)、修行人應當遠離惡友,在《長阿含經》中指出
1. 惡友之六害:

一、方便生欺:時常習慣性地欺騙別人。
二、好喜屏處:喜歡藏身於隱蔽之處。
三、誘他人家:常引誘他人一起為非作歹。
四、圖謀他有:對別人的財物,常存圖謀不軌之心。
五、財利自向:專門想謀取利益。
六、好發他過:喜歡指摘別人的過錯。

2. 惡友之四個種類:

  (1)畏伏有四事,云何為四?〈有貪欲而假畏伏的人(中阿含經:知事─把你的狀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一者、先與後奪,他給你小利要你報酬大利
    二者、與少望多,你給他少了他望多
    三者、畏故強親,畏懼你而勉強來親近
    四者、為利故親,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是為畏伏四事。

  
(2)美言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有所求而說美言的人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說罪福報應經白話】

 

劉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凡夫白話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畢竟。從禪室出。往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二國之間有一大樹。名尼拘類。高二十里。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數千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眾病皆除眼目精明。

 

佛坐樹下。時諸比丘取果食之。佛告阿難。吾觀天地萬物。各有宿緣。

 

阿難即前為佛作禮。長跪白佛。何等宿緣。此諸弟子願欲聞之。唯具演說開化未聞。

 

佛告阿難。善哉善哉。若樂聞者。一心聽之。

 

佛言。夫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所益無限。

 

為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

 

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

 

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

 

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

 

為人精修無有懈怠。樂為福德。從精進中來。

 

為人安詳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

 

為人才明達解深法。講暢妙義開悟愚蒙。人聞其言莫不諮受。宣用為珍。從智慧中來。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身、女身報】

※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為四?
  一者、以女人聲,輕笑喚佛及諸菩薩一切聖人。
  二者、於淨持戒人,以誹謗心說言犯戒。
  三者、好行諂媚,誑惑於人。
  四者、見他勝己,心生嫉妒。
《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冊795下

※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恒受女身,云何為八?
  一者、愛好女身。
  二者、貪著女欲。
  三者、口常讚美女人容質。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厭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偽莊飾,欲他迷戀。
《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冊頁795下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才漸離女身,而為男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易事。

※佛告大王:妖蠱女人有八十四態,大態有八,慧人所惡。
    何謂為八?
    一者、嫉妒
    二者、妄嗔
    三者、罵詈
    四者、咒詛
    五者、鎮壓
    六者、慳貪
    七者、好飾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邪淫的罪報】

1. 《華嚴經》中云:「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
    一者、妻不貞良,
    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2. 《法苑珠林》中云:「佛言邪淫有十罪:
    一者常慮彼夫所殺,
    二者夫婦不睦,
    三者惡增善減,
    四者妻子孤寡,
    五者財產日耗,
    六者惡事常被人疑,
    七者親友誹謗,
    八者廣結怨家,
    九者死入地獄,
    十者, 報盡為男,妻不貞潔,報盡為女,多人共一夫。」

3. 《般泥洹經》中云:「好邪淫者,有五自妨:
    一者名聲不好,
    二者王法所嫉,
    三者懷畏多疑,
    四者死入地獄,
    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
    皆欲所致,能自滅心。」

4. 《薩遮尼乾子經》中云:「自妻不知足,好淫他人婦,是人無慚愧,受苦常無樂。」

5. 《優婆塞戒經》中云:「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若屬自身,是名邪淫,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6. 《分別善惡報應經》中云:「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善惡因果經 簡譯 轉貼】
※詳細內容請看
1. CBETA佛說善惡因果經: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85/2881_001.htm
2. 海濤法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946.htm#a01

※佛說善惡因果經 白話簡譯

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時,阿難請問八吐命運為何千差萬別?佛告訴阿難:都是由於前世用心不同,例如:

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前生愛發脾氣,今生長相醜陋。

3.前世貪心又吝捨,今生貧窮。

4.前生禮敬三寶,今生高官顯要。

5.前世驕傲輕視人,今生出身下賤。

6.前世對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

7.前生輕視正法,今生身材短小。

8.今生兇狠不認錯,前世是羊。

9.今生紅眼睛,前世吝惜火光明。

10.今生眼小如麻雀,前世縫鷹鳥眼。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愛道比丘尼經 簡譯 女人84態 轉貼】
※ 完整經文詳細內容請看:
1. Cbeta大愛道比丘尼經: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4/1478_001.htm

※大愛道比丘尼經 白話簡譯 女人八十四態

——摘錄參考《大愛道比丘尼經》  

1、女人喜畫眉眼,來妝飾自己。
2、女人喜梳頭,撥弄額前的頭發。
3、女人喜敷抹胭脂,來迷惑丈夫。
4、女人喜學少婦作態,瞇著眼看人。
5、女人喜擦口紅。
6、女人喜戴耳環。
7、女人喜著項鏈、金珠、耳環、手環等一切掛飾之物。(喜歡穿金戴玉)
8、女人喜歡穿一切華麗美好的衣物。
9、女人喜歡穿布襪、絲襪等,以顯現身材的曲線。
10、女人喜走路晃動兩手臂,故做姿態,以引人注意。
11、女人喜斜著眼睛來窺視人。(或偷窺,或增加妩媚) 
12、女人喜窺視他人的隱私。 
13、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讓他知道,現出嬌羞的樣子,故又卻縮。 
14、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後,遠遠的背後看他是丑還是俊。 
15、女人想見男子,見了面又低頭不講話,作出矜持的樣子來。 
16、女人走路時,喜歡搖頭搖身,表現女人袅婷的姿態以吸引男子。 
17、女人坐時喜歡搖頭搖身,以引人注目。 
18、女人坐時,喜低頭不語摩弄手爪現淑女純潔的樣子。
19、女人喜歡坐著邊笑邊說話。 
20、女人喜歡用細軟聲講話,表現自己的好教養以讓對方產生好印象。 
21、女人喜大眾前化妝,引人特別注意而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22、女人喜坐在那兒大聲吆喝畜生,表現威態以滿足傲慢的心理。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法滅盡經】
※詳細請看:
1. CBETA《佛說法滅盡經》: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2/0396_001.htm

※白話翻譯

我是如此聽說的:

有個時候,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國,再過三個月就是佛陀將要入涅盤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眾與菩薩眾圍繞在佛陀的身旁,還有無量無數的群眾都前往佛的住所,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禮拜。

世尊只是靜靜地沉默著,沒有說話,身上也沒有光明顯現。阿難尊者向佛陀頂禮後對佛說:「世尊在往日說法前與說法後,都有大威德光明顯現,今有無數大眾聚會 一 處,為什麼沒有見到一點點光明呢?這當中必定是有什麼原由的,我們願意聽聞這其中的意義。」佛陀仍舊沉默著,不作回答。

阿難尊者,像這樣請問了三次,佛陀才對阿難及大眾說:「

我入涅盤後,佛法將要滅亡的時候,在這造五逆業的濁惡世間,魔道興盛。魔在佛門內,外表裝作修道人的樣子,破壞搗亂我們的正道。穿著世俗人的衣裳,喜歡豪 華 的袈裟及各種彩色的服飾。喝酒、吃肉、殺害生命、貪圖口味。沒有慈愛之心,互相憎恨嫉妒。有時有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出現在世間,他們精進修習道德,對一 切事物以誠敬相待,人們所可尊崇歸向,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憐憫貧困、關愛老人、教育幫助窮人及苦難者,長期的以經典、聖像,教人恭敬、學習、遵行、供養, 廣做一切功德,心裏面所想的全是恩賜眾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獻自身、捨棄萬物去救濟他人,不自愛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如果有這樣的人出現, 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誹謗宣揚這些修道人的過惡,排斥、貶低、驅趕、遣散、除名,使不能夠安住修道。

這些魔比丘共同造業,自此 往後不修道德,寺廟空空沒有一個修道人,道場(包含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荒廢也不會去修整,到最後就毀壞了。他們只知道貪取財物積聚不散,也不去修真正的 福德。販賣奴婢(購買勞動力)及財物,耕田種植(從事生產圖財),焚燒山林(破壞環境傷害生命),傷害眾生沒有慈心。根性低劣似同做人奴婢的人(例如金錢 奴隸、名利奴隸、性欲奴隸),出家作比丘、比丘尼,沒有道德,放縱淫欲,行為汙濁混亂,男女在一起不能遵守禮度。使正道逐步淡薄、消損,都是由這樣的人造 成的。或者有人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查,來依賴我們學道。懇求做個沙門,卻又不能修持戒律,每半個月雖然表面上也可能有誦戒,但心裏厭倦懈怠根本不想聽聞, 或者是把前面與後面略去,不肯完全盡說。經文不肯讀誦與學習,或有讀的人,又不能識別文字與章句,強辯自己的解說為正確,不肯去諮詢明白的人,自高自大求 好名聲。弄虛作假故作優雅的樣子,以為很光榮,盼望別人都來供養自己。這些魔比丘(包含在家眾中的魔頭)在死後,精神該當墮落在無間地獄當中。在造作了五 逆罪的惡業中,所遭受的餓鬼、畜生之果報,都要經歷過恒河沙那樣多的劫數。三惡道罪受完之後,才出生在邊疆小國惡劣之地,沒有三寶的地方。

法將要滅的時候,女子們精進修行,長期的作功德,男子卻懈怠驕慢,不採用法語。看到修行的沙門就象看見糞便臭土一樣,沒有信愛恭敬之心。佛法快要消失沒有 了 的時候,各種天界中的善人都流淚哭泣,水與旱互不協調,五穀糧食不能正常成熟,不能夠得到好的收成,還有很多溫疫疾病四處流行,受災死亡的人數非常多。人 民忙碌辛苦,官府卻謀劃得很苛刻。不能順合道理,整天想的是享樂及迷亂。惡人越來越多,就象大海中的沙子那樣多。善人卻很少,只有一兩個。劫將要到達盡 頭,所以日與月的時間也變短了,人的壽命也轉而短促。四十歲頭髮變白,就成了老年人,男子因為放縱淫欲,精力費盡而死亡。男子的壽短,女子的壽長,或者有 男子壽命六十歲,女子卻有七、八、九十歲或至一百歲的。到後來,有大水忽然發起,經常一下子就來到,沒有一個固定的時期。世間人們不能正信,依舊作往常的 事。很多眾生混雜在一起,不管是高貴還是貧賤,都沉沒漂浮在水中,被魚鱉等吃咬。當時有菩薩、辟支、羅漢,想來相救,眾魔卻從中阻撓、驅逐,使不能趕到相 會、參預解救。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根性的眾生,進入大山中有福德的地方,泰然淡泊遵守本份,以達到歡喜快樂壽命延長。後來,有諸天衛護著月光菩薩出 世,月光菩薩與三乘眾人遭遇相逢,共同興盛正道五十二年。

《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首先會消滅掉,十二部經典緊接著也會滅掉,全 部不會再出現,連文字也不能見到。沙門的袈裟不覺之下,就自然地變成了俗家樣式,跟在家人的服裝沒有什麼兩樣了。佛法滅亡時,就好比油燈一樣,在臨滅時光 明會變得更亮一點,跟著就滅了。我法滅時,就跟油燈滅時相似,也會興盛一下。自此以後的漫長歲月,就像那漫長黑夜,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這樣之後,要過數十億年,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世間修證成佛,才會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風調雨順五穀滋潤茂盛,樹木很長很高大,人都有八丈高,人壽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到救度的數量,多得到沒有辦法稱名計算的。」

賢者阿難向佛禮拜後,問佛說:「應該用什麼名字叫這部經呢?怎樣的去奉行受持呢?」

佛說:「阿難!這部經的名字可叫做『法滅盡』,宣揚告知一切眾生,讓眾生能分別決斷。功德無量不可稱計。」四部弟子聞經後,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全部都向佛頂禮後離去。

※原經文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然無所說,光明不現。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食厭想、一界差別、四無色】
【一食厭想 轉貼】

佛陀開示:「一切眾生皆依食而住」。眾生的活命有四種食,第一種食是吃飯維護身體,第二種食是接觸外境而滋養感受,第三種食是作意的欲念使眾生在有為的三界內結生,第四種食是識取結生剎那的名與色(即是心與身)。

這四種食都有貪求,造成苦,實在是令人討厭的事。修食厭想是對治貪吃的人,只修第一種食的厭想。修行的方式,數數觀想與吃有關的事情,本身不淨或伴隨著令人討厭的事。為了吃,製造不少垃圾,害了不少眾生;為了一口之食要趕時間上班,辛苦工作,作牛作馬;吃的時候,口水包著食物,反覆嚼拌;進入食道後,食物混著膽汁、痰、膿等分泌物;吃下的食物貯藏在胃中,猶如置於幾十年未洗的糞桶;置於胃中待消化的食物就是腐爛的飯菜,垃圾堆中的各種死屍;消化的食物變成糞而充塞腸子,水份變成尿而積滿膀胱;消化了的食物長成頭髮、膚毛、爪、牙等不淨物,有些則變成癬等皮膚,咳嗽的痰;排泄出來的東西成眼垢、耳垢、大小便;一口進去九孔跑出來;吃的食候,大家開心地一起吃,拉的時候,獨自捏著鼻子歪著臉自個兒拉,好不容易裝滿了,又要拉出來真是一件累人的事;吃的東西塗在手上,即使再三地洗也覺得髒,這些東西以齒垢、眼垢、耳垢等而塗在齒、眼、耳。

如是數數思維,就可對治貪著美味。熟知貪味,而遍知五欲。

【一界差別 轉貼】

修界差別觀是觀察組合身體的四種成份。它的修法有兩層。

1:利根的人直接觀察四大的特性,地界是堅固、粗硬的,水界是流動、凝
結的,火界是暖熱、遍熟的,風界是浮動、支持的。

2:無法直接觀察四大的人,須觀察身體內分屬四大的四十二個部分。屬於地界有二十個部分:頭髮、膚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腦。屬於水界的有十二部分: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膏、口水、鼻涕、關節滑液、尿。火界的有四個部分:以火界而熱、老、燃燒、消化。風界有六個部分:上行風如打嗝、下行風如排氣、腹外風如腸子外肚子內的風、腹內風如腸子內的風、肢體循環風如手腳的氣通、入出息風即是呼吸。

分析觀察四大,數數修習,觀察分析僅是界,而非有情非壽者的身,滅除有情想,遠離恐怖、苦樂,不於善惡取捨,通達智慧。界差別的方法,分析觀察四大,可以開展為修觀。

【四無色 轉貼】

  以上的三十六種修定的方法,最高都只能到達微妙清淨的色界定,藉由禪支的超越而昇進。四無色定才是超越色界的各種險難,它們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無色界定是因對像的不同而區分,禪支都是同於第五禪的捨、定。它們都是由觀想所成的狀態,修法是超越較粗的對象到較細的對象。

1:空無邊處。希望修空無邊處的人已於色界的四禪自在,看見色界的缺失:由色於身的緣故,才須要吃、才有生病,有打有殺,吵鬧諍論,充滿恐怖危險的事情;然而在無色界全無這些事。他是依於「為厭離、為離貪、為滅色而行道」。修行者依前九種遍所生起的第四禪,以「虛空!虛空!」作意,僅觀虛空而住,「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思維『無邊虛空』,空無邊處具足而住」。

2:識無邊處。欲修識無邊處的人,已於空無邊處自在,看見了空無邊處的過患:空無邊處定依然近於色界禪的種種缺失,不及識無邊處寂靜。修行者作意「識、識」,「超越一切空無邊處,思維『識無邊』,識無邊處具足住」。

3:無所有處。修無所有處的人,於識無邊處自在,看見了識無邊處的過患:識無邊處定依然近於空無邊處,不及無所有處的寂靜。修行者作意觀察「無,無」或「遠離,遠離」,「超越 一切識無邊處,思維『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而住」。

4:非想非非想處。欲修非想非非想處的人,已於無所有處自在,看見了無所有處的過患:無所有處依然近於識無邊處,不及非想非非想處的寂靜。修行以無所有為所緣而起「寂靜」作意,「超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轉貼】

四無量心,依原文的語譯是「四梵住」,通俗的稱呼則為「四無量心」,內容為慈悲喜捨四種無限的心量。

1:慈的修習。慈就是慈愛友善,與人為友的態度。修慈無量心先思維瞋恨的過患是燒毀一切功德,忍辱是強軍。實修慈心定有如下的觀想過程。

1.1:最初,先對自己修慈,默念思維「我想快樂、不受苦」或「保持我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避免對六種人修慈,不愛的人、極愛的人、無關係的人、敵人、死人。

1.2:對值得敬愛的人修慈,引發強化自己的慈心。如對可敬愛的師長,隨念他們令人喜愛的愛語,慈祥教導,身教言教,戒德定德慧德。

1.3:對一切人修慈,次第對自己、值得敬愛的人、極愛的人、無關係的人、怨敵,乃至無限量地遍滿一切。

1.4:但是,對宿仇修慈時還會引發瞋心,須先回來安住在慈心,再對怨敵修慈。若仍無法柔軟慈愛怨敵,可作如下的思維。只有笨的人才因為他人的忿怒而生氣;我又不是他的奴隸,何必因為別人的忿怒而影響心情;若對敵人忿怒,只是造成二度傷害。或只看敵人的優點,避其缺點。或反問自己,我是對他的頭髮生氣嗎?對其牙、爪、毛生氣嗎?乃至是對其五蘊生氣嗎?事實上,沒有可生氣的對象。

1.5:修平等慈,破除對自己、值得敬愛的人、無關心的人、敵人的界限,平等修慈,即使強盜來殺,亦願捨身為眾。
修慈的功德種種功德,安眠,安樂而寤,不作惡夢、作吉祥的夢,受人敬愛,受非人敬愛,諸天守護,不受火燒或中毒或刀傷,迅速得定,容顏光彩,臨命終不昏,死後生於梵天。

2:悲的修習。悲是同情心,心態上願意幫忙他人離苦。其餘的方法類似於修慈。

3:喜的修習。喜是分享快樂,贊嘆他人的功德。其餘的方法類似於修慈。

4:捨的修習。修捨就是修放下,如如不動。其餘的方法類似於修慈。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