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厭想、一界差別、四無色】
【一食厭想 轉貼】

佛陀開示:「一切眾生皆依食而住」。眾生的活命有四種食,第一種食是吃飯維護身體,第二種食是接觸外境而滋養感受,第三種食是作意的欲念使眾生在有為的三界內結生,第四種食是識取結生剎那的名與色(即是心與身)。

這四種食都有貪求,造成苦,實在是令人討厭的事。修食厭想是對治貪吃的人,只修第一種食的厭想。修行的方式,數數觀想與吃有關的事情,本身不淨或伴隨著令人討厭的事。為了吃,製造不少垃圾,害了不少眾生;為了一口之食要趕時間上班,辛苦工作,作牛作馬;吃的時候,口水包著食物,反覆嚼拌;進入食道後,食物混著膽汁、痰、膿等分泌物;吃下的食物貯藏在胃中,猶如置於幾十年未洗的糞桶;置於胃中待消化的食物就是腐爛的飯菜,垃圾堆中的各種死屍;消化的食物變成糞而充塞腸子,水份變成尿而積滿膀胱;消化了的食物長成頭髮、膚毛、爪、牙等不淨物,有些則變成癬等皮膚,咳嗽的痰;排泄出來的東西成眼垢、耳垢、大小便;一口進去九孔跑出來;吃的食候,大家開心地一起吃,拉的時候,獨自捏著鼻子歪著臉自個兒拉,好不容易裝滿了,又要拉出來真是一件累人的事;吃的東西塗在手上,即使再三地洗也覺得髒,這些東西以齒垢、眼垢、耳垢等而塗在齒、眼、耳。

如是數數思維,就可對治貪著美味。熟知貪味,而遍知五欲。

【一界差別 轉貼】

修界差別觀是觀察組合身體的四種成份。它的修法有兩層。

1:利根的人直接觀察四大的特性,地界是堅固、粗硬的,水界是流動、凝
結的,火界是暖熱、遍熟的,風界是浮動、支持的。

2:無法直接觀察四大的人,須觀察身體內分屬四大的四十二個部分。屬於地界有二十個部分:頭髮、膚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腦。屬於水界的有十二部分: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膏、口水、鼻涕、關節滑液、尿。火界的有四個部分:以火界而熱、老、燃燒、消化。風界有六個部分:上行風如打嗝、下行風如排氣、腹外風如腸子外肚子內的風、腹內風如腸子內的風、肢體循環風如手腳的氣通、入出息風即是呼吸。

分析觀察四大,數數修習,觀察分析僅是界,而非有情非壽者的身,滅除有情想,遠離恐怖、苦樂,不於善惡取捨,通達智慧。界差別的方法,分析觀察四大,可以開展為修觀。

【四無色 轉貼】

  以上的三十六種修定的方法,最高都只能到達微妙清淨的色界定,藉由禪支的超越而昇進。四無色定才是超越色界的各種險難,它們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無色界定是因對像的不同而區分,禪支都是同於第五禪的捨、定。它們都是由觀想所成的狀態,修法是超越較粗的對象到較細的對象。

1:空無邊處。希望修空無邊處的人已於色界的四禪自在,看見色界的缺失:由色於身的緣故,才須要吃、才有生病,有打有殺,吵鬧諍論,充滿恐怖危險的事情;然而在無色界全無這些事。他是依於「為厭離、為離貪、為滅色而行道」。修行者依前九種遍所生起的第四禪,以「虛空!虛空!」作意,僅觀虛空而住,「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思維『無邊虛空』,空無邊處具足而住」。

2:識無邊處。欲修識無邊處的人,已於空無邊處自在,看見了空無邊處的過患:空無邊處定依然近於色界禪的種種缺失,不及識無邊處寂靜。修行者作意「識、識」,「超越一切空無邊處,思維『識無邊』,識無邊處具足住」。

3:無所有處。修無所有處的人,於識無邊處自在,看見了識無邊處的過患:識無邊處定依然近於空無邊處,不及無所有處的寂靜。修行者作意觀察「無,無」或「遠離,遠離」,「超越 一切識無邊處,思維『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而住」。

4:非想非非想處。欲修非想非非想處的人,已於無所有處自在,看見了無所有處的過患:無所有處依然近於識無邊處,不及非想非非想處的寂靜。修行以無所有為所緣而起「寂靜」作意,「超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ddhathebest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